第四百三十八章 亮荐_三国从益州开始
欧巴小说网 > 三国从益州开始 > 第四百三十八章 亮荐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四百三十八章 亮荐

  见刘釜沉吟,诸葛亮起身一礼,道:“使君荣恩并济,益州之内,军将官吏,才以归心。

  上下有节,兵士百姓,才会同心奋斗。

  为治之要,当肃法,以使君让亮等重修之《蜀科》。

  在安民之下,以地方大族势大,当防专权。

  亮请谏,使君还当防微杜渐,勿宠之以位,勿顺之以恩,是以过犹不及。

  政事之谋,尤以高位,当以大族节制。

  此所谓亮至成都,于州府所见,于今次蜀内收成所见,以生感慨。”

  刘釜望向诸葛亮挺拔的身躯,还有满目之诚意,心中感怀:真为印象中的诸葛丞相啊!

  事无巨细,多加处置,行事从长远出发,无论南中,还是州府,皆为之鞠躬尽瘁,当为大智慧大勇者!

  其本人来往蜀地不到一年,但善于观察,于蜀内形势之了解,仿佛一直生活在这里一般。

  在此言谈中,诸葛亮更是为之考量诸多。

  其自是看出,他本人于此之矛盾。

  前番决心制定《蜀科》,已然表现出蜀地势力的节制。而对益州本地士之提拔,恰以相反。

  根据此处,诸葛亮的具体策略,让人深思。

  从之短短数言中,刘釜也明白了诸葛亮于益州处政之理念。

  即以法、礼并用。总结起来,就是依法治蜀,以德为评判官吏。

  但从土地纳粮开始,延伸到法和礼上,更是让刘釜听到了诸葛亮在为接下来益州之治上,另一个要点,那就是“相对公平”。

  这里的公平,是对百姓之公平,同样是对益州大族之公平。

  益州本地大族之中,有强有弱,虽处于同一片益州势力,但内中之争斗不断。

  诸葛亮的想法,显然是想将益州这个大烧饼,于他刘釜占据基本盘之下,将部分利益平分给益州士族。

  而在公平公正的益州大局下,更广的益州士族会由此收到实际利益,进而能瓦解其中于州府的政治追求。

  于此,知道诸葛亮的本心,更知其中迫切,但刘釜之内心,实际还是有苦难言。

  就是离开了大部分的蜀地士人,他无多少人可以治。

  这些年来,从蜀外投奔他的士人,上万之多,今岁八月以来,就有一千多人,刘釜全以之稍作考核后,只要德行不差,全充地方官寺。

  但于地方,乃至于州府主要官员上,无大名德行之辈,也只有师友亲族乡党,多益州士人,为之所用。

  真正的蜀外人物为之效力,主政地方和州府诸曹者,不过张机、诸葛亮、法正,吴懿、吴班等。

  算妻族在内,别驾景顾,另有黄权、严颜、杜琼、杜微等过半郡地和州府大员,无不是蜀人。

  未来,这些人会不会自称一派,争夺益州权势,于内斗争,这很难说!

  但刘釜有复兴汉室之志,目标在天下,后方决不能乱。…

  诸葛亮明白事理,自晓如此,遂以劝谏。

  政事之上,事关原则问题,任何的仁慈和仁义都不可取。

  在诸葛亮心中,显然看出,上司兼好友,当下益州牧,乃是至情至义之人。

  于州府吏,于益州将领而言,这是幸运的,他们不用担心有功无赏,亦不用担心将来。

  但于益州,于天下而言,过于仁慈之主,绝非是好事。

  刘釜以仁义,以胸襟,以匡汉之志,弄得世人敬仰,但同样地,需要敬畏。

  让敌人敬畏,更让潜在的敌人敬畏。

  在诸葛亮躬立等候中,刘釜从案侧站起,来到了诸葛亮的身边,牢牢握住其之双手,轻声谓之:“孔明思虑,我尽知也!

  益州本地士族,我以为乡党,多以厚待,但旁人或以此却生不平。

  长此往之,地方之势长,这于州府治理,极为不利。

 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,孔明之言,让我明白错在何处,是为我思虑不周也!

  乱法之下,制定《蜀科》,正以有法可依,有法必依。

  此外,蜀内之治理,当防死灰复燃,而贤明之才,为我所求。

  不知孔明有何见解?”

  诸葛亮眸光一转,在来时借机劝谏路上,他已经思考到,刘釜之短板,在于少天下名士,德行高者,入蜀为之助力。

  他心中早有腹案,开口道:“使君之担忧,正以现状。亮有三人,为使君推荐!

  使君若能请此三人入蜀相助,当为一大助力。

  而于今次下交州时,亮有路过拜见,也有交谈,此三人,无不于使君看好。”

  诸葛亮看来早在入南中前,就为他提前拜访了几人。

  刘釜心生暖意,执手将诸葛亮迎入座位,他本人跪坐于畔,道:“孔明要举荐何人于我?

  我必以亲自请之!”

  诸葛亮见刘釜兴致不错,未有因之方才所劝,心生隔阂,反而于之越加亲近,他心有感触,思衬道:“亮之推荐首位者,乃零陵刘巴刘子初也!

  刘子初早知名,刘荆州过去多年,屡次以征用推荐,但刘子初皆未往之。

  亮前番下零陵,以拜访刘子初,以之名不虚传,清廉简朴,才智绝人。

  见事之点评,引人入胜,是以运筹帷幄,亮不如也!”

  刘巴……

  当诸葛亮说到这个名字的时候,刘釜即以感叹。

  诸葛亮还真以识人之明,而今益州初定,他正想请刘巴入蜀辅佐,还未思虑好派何人而去,诸葛亮就与之想到一起了。

  对于能不能请到刘巴,刘釜本没有把握,但现在诸葛亮能说起,自是有成型之计。

  “刘子初,我早闻大名,孔明推荐之,我正当以请也!

  不知孔明言之其二,为何人?”

  诸葛亮道:“其二者,亮欲于使君,推举李严李正平。

  李严乃为南阳人,曾于隆中拜访庞公,亮遂于之相识。

  其人才干不凡,治政更善,刘荆州以之南郡郡吏,但这些年来,少有升迁,其人怀才不遇。

  但同时,正平心高气傲,性格多孤傲,此所为劣势也!

  使君若能用之,为威望压之,将来或为栋梁之材。”

  听到诸葛亮说到李严,刘釜的眉头不自觉地轻轻皱起。实在是李严本人,于后人评价中,并不算特别好。

  他轻轻颔首,没有表露想法,而是问道:“孔明举荐之三呢?”。

  本站最新域名: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ob228.com。欧巴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ob228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